從篾香的芬芳到老醋的沉醉,從朦朧之美的紙織畫到寸勁十足的白鶴拳,永春縣的非遺文化可謂絢麗多彩。全縣6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,歷經歲月沉淀,不僅融入永春人的日常生活,成為當地文化傳承的生動載體,同時也是鄉村振興、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。
廣場上,金、紅、黃等各色“花朵”競相盛放,讓游客流連忘返。這是永春制香手藝人曬香而形成的“跺香花”風景線。
五里街是永春最具歷史感的商業古街,每到周末,國家非遺項目永春紙織畫的泉州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林志恩,就在街口的門店前向游客展示紙織畫的制作技藝。林志恩說,紙織畫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法,每個人都學得會,它通過紙編技藝,重新解構一幅繪畫作品,呈現“霧里看花”的朦朧之美。這些年,林志恩除了對紙織畫的制作設備不斷改進完善,還常在學校開設講座,讓孩子們從小知道有這樣一種美的創作方式。
在永春縣五里街,紙織畫傳承人林志恩為孩子們演示紙織畫的基本技法。
跨區域的交流常能碰撞出新的火花。中國傳統的香文化與源自阿拉伯的制香技藝碰撞融合,歷經數百年發展,在永春造就龐大的制香產業,成就了“中國香都”的美名。2021年6月,以“永春香”等為代表的福建香制作技藝,被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。目前永春縣有制香企業近300家、香品1000多種。永春香在國內市場的銷售覆蓋率達80%以上。在東南亞地區,每3根篾香就有1根由永春生產。制香的儀式感和聞香的個性化選擇,則成為永春香文化推廣的新潮流。
永春縣僑新老醋廠的大醋缸,成為工業觀光的一個看點。
順潮流而動,是傳統文化發展的趨勢。地處永春仙夾鎮山區的龍水村,是省級非遺永春漆籃的發源地。“竹籃提水水不漏,小可藏針大當櫥”——永春漆籃融竹編技藝與漆畫堆雕技藝于一體,古樸精巧,經久不腐,在漫長的歲月中,曾是閩南地區家家戶戶必備的生活器具。在新時期,永春漆籃承載的不只是鄉愁,其工藝越來越精巧,產品不斷創新,制成坤包、高檔首飾盒、漆畫貼金、竹漆杯托及各種工藝品。如今,龍水村建起漆籃歷史文化展示館,開了民宿,也迎來研學旅游的團隊。
市場讓老工藝經歷了磨煉,也找到新的增長點。
游客品嘗用老醋調配出的飲品。
聞香識永春,醋香不可少。作為中國四大名醋之一的永春老醋,其釀制技藝有別于山西老陳醋、鎮江香醋、四川保寧醋的固態發酵方式,是唯一以液態復式發酵釀造的,被列為省級非遺。三年成酸,五年增香,復雜的工序、漫長的周期,曾在一段時間內讓永春老醋面臨“有特色沒市場”的產業困局。近幾年來,永春多家醋企保工藝、增產量、創品牌,在堅持工藝和品質的同時,用現代化技術擴產增容,打造差異化的品牌,市場也慢慢打開了。
在永春,人們在傳承中不斷與社會發展相互適應和磨合,保持“活態”,對接市場,融入生活,更新不止,讓永春非遺綻放更多的光彩。
永春縣仙夾鎮龍水村,永春漆籃制作技藝傳承人郭志煌向年輕人傳授漆籃工藝。十年前郭志煌從深圳回村帶領鄉親重振漆籃產業,如今,龍水漆籃年產值從當初的170多萬元增至近2000萬元。?。ǜ=ㄈ請笥浾?王毅 文/圖)